月圆国圆,传承经典
——徐浦小学传统节日中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未成年人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切实做好“中国的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发掘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内涵,深化“团圆”的意义,将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体现人与人内心的和谐与相通,通过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以熟知经典、吟诵经典为形式,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风俗,熟知关于中秋的名人故事、会吟诵相关诗词。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怀。
三、活动主题:月圆国圆,传承经典
四、活动时间: 9月18日——9月28日
五、活动内容:
(一)中秋读月:(9月22日)
1、专题讲话——“话中秋”。(负责人:王燕)(9/22)
给学生讲述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并且倡议每位同学节日期间做到“家圆”——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人圆”——给在无法团聚的远方的亲人,发一条节日祝福短信;“国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早日统一说说心里话。
2、各中队中秋诗会—— “传承经典诵中秋”(负责人:各班班主任)(9/22)
一年级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其余年级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的资料,开展班内交流活动,在讲故事、诵诗词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中秋赏月:(9月18日——9月22日)
一年级:开展一次亲子互动(负责人:一年级美术教师)
以“弘扬美德圆中秋”为目的,鼓励学生为父母,帮长辈做家务,用相机或画笔记录瞬间。
二年级:制作一张中秋贺卡(负责人:二年级道法教师)
结合《道德与法制》的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把对中秋文化的理解,编成几句儿歌,写在设计的贺卡上送给家人,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三年级:书写一篇中秋诗文(负责人:三年级语文教师)
以“传统节日书中秋”,学生利用中秋节小长假,找一找描写中秋的诗文,并书写下来做展示交流。
四年级:参加一次设计比赛(负责人:四年级美术教师)
以“月儿圆圆画中秋”为主题,设计一张月饼图,并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分享给大家。
五年级:完成一次调查研究(负责人:五年级探究教师)
1.习俗调查
中秋赏月、吃月饼是全国各地普遍的风俗习惯,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以“快乐体验暖中秋”为目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自己家乡过中秋节还有哪些风俗习惯,把了解到的记录下来。
2.月饼调查
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居住地域或自由组合,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制订一份简单的调查计划,深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超市、百货商店、食品厂等地,针对月饼的品牌、产地、生产厂家、价格等方面进行调查采访,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分别购买一些不同种类的月饼,品尝口味,比较优劣,做好调查情况的汇总。
(三)中秋忆月:(作品展示9/27)
各年级根据前期活动内容,负责老师下发任务,将学生作品收齐后筛选作品,择优展示,协助班主任完成教室外展板的布置。
年级 | 展示内容 | 学科整合 | 展板布置 |
一年级 | 亲子互动的内容 | 美术 | 班主任 |
二年级 | 中秋贺卡 | 道法 | 班主任 |
三年级 | 中秋诗文 | 语文 | 班主任 |
四年级 | 月饼设计图 | 美术 | 班主任 |
五年级 | 学生调查单 | 探究 | 班主任 |
六、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标准应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小组评价或由辅导老师进行评价。
七、成果呈现
1、活动负责老师提供不少于5张的活动指导照片。
2、展板作品10/20撤下,每班不少于5份作品交教导处
3、许弈林拍摄各班展板照片存档。
4、余慧写通讯,费怿莹出公众号。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