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工作,加强师生沟通、家校沟通,亲子沟通,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现对此项工作后续推进做如下要求:
一、工作开展情况反馈
请各校认真梳理当前全员导师制工作开展情况,并填写上报《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现状调研表》(附件一)。
二、组织校际交流活动
请各学区主任单位和副主任单位牵头,分别以小学、初中为单位,于12月24日前组织开展全员导师制工作学区交流会。交流主题和形式自行拟定,聚焦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以案例呈现和经验交流为主。请各校确定好交流会时间和地点后,填写上报《学区全员导师制工作交流展示情况表》(附件二)。
三、优秀案例申报
各学区在开展交流会后,进一步梳理各校经验,开展全员导师制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每学区一般小学、初中各推荐不超过5份案例,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高中学校每校上报不超过2篇。案例撰写可参考附件三。
四、材料上报要求
1、《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现状调研表》和《学区全员导师制工作交流展示情况表》请于11月19日前发送至教育局综合教育科邮箱xhzhjyk@163.com。
2、优秀案例请于12月31日前发送至上述邮箱。
徐汇区教育局综合教育科
徐汇区教育局中学教育科
徐汇区教育局小学教育科
2021年11月15日
附件一:
全员导师制工作推进现状调研表
学校 | 开展年级 | 覆盖学生总人数 | 导师总人数 | 师生配比率 | 是否已完成师生匹配 | 是否已和家长进行对接 |
附件二:
学区全员导师制工作交流展示情况表
序号 | 学区 | 时间 | 地点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1 | 华理 | ||||
2 | 田虹 | ||||
3 | 上师大 | ||||
4 | 天湖 | ||||
5 | 徐枫 | ||||
6 | 滨江 | ||||
7 | 长华 |
备注:
1. 展示交流时间段:11月29日-12月24日,请尽量安排在周二、周三、周四下午。
2. 展示交流时长约1-1.5小时。
3. 请学区主任和副主任单位牵头,组织展示交流活动。
附件三:
迟到以后
故事叙述:
上课铃声已经响过十多分钟了,我正讲得起劲时,一个轻微的“报告”声打断了我。我转头一看,我班的调皮鬼小李站在门口正摇头晃脑,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我心中的不快油然而生:都什么时候了,还好意思进来上课? 但转念一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呢!或许闹钟坏了,或许车堵得厉害,或许…… 我想了想,转过脸对学生说:“同学们,小李今天来校路上堵车了,瞧他多着急呀,都跑出一身的汗!让我们一起为他鼓掌!“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过以后,小李不再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的脸变红了,头低下了……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迟到的小李了。
因果分析:
一般小学生迟到,面对正在上课的严肃氛围,会感到害怕或害羞。但是,小李迟到了还“摇头晃脑,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小李是个调皮鬼,这样的孩子经常会犯错误,经常会受到老师批评,他已经对批评产生了“抗药性”和“免疫力”。小李迟到后,“站在门口还摇头晃脑,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正是这种麻木心态的反应。小李已经习惯于承受自己行为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这一次他也预计,老师将会给与不满和批评,他已有心理准备。但是,这一次出乎意料,他等来的却是老师的表扬和全班同学的掌声,那一刻,他内心起着怎样的变化呢?其实,向小李这样的孩子,内心一样有着被欣赏、被肯定的需求,只是他们由于自身的不良表现,在多次受批评之后,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是一股生命的动力,它不会消失,只会压抑,当教师从善意的角度去评价小李的违纪行为时,当全班同学为他送去掌声时,立刻唤醒了压抑在小李心底的需要,激发了他想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从而迅速瓦解了他“怎么样都无所谓”的表象。
反思提炼:
由此,我觉得当教育对象是一个长期得不到肯定和欣赏的孩子,当这个孩子由于经常受到批评而对老师的教育麻木、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是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坏孩子的时候,不妨用宽容和表扬试着去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着的上进的、希望被肯定的愿望,这往往会给我们教育者带来意外的惊喜。
专家点评:
进一步提升到普遍意义的命题:老师对小李迟到的原因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她对小李的表扬只是出于“教育的需要”而作出的“艺术处理”。那么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运用教育艺术时是否可以不尊重事实?为了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是否可以用想象代替事实?继而提出一个普遍意义的命题: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处理“实事求是”与“教育艺术”之间的关系?
用谎言来激励学生进步在教育史上不乏其例。“罗森塔尔效应”;苏霍姆林斯基处理偷彩笔案例等。应该说:“实事求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绝对价值,但是在人的心理领域里并没有绝对价值。如对癌症患者的实事求是只会损害更重要的价值——生命。苏霍姆林斯基帮助萨沙掩盖偷彩笔的错误,却是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但是如果他实事求是的公布真相,就会极大伤害萨沙的自尊,并从此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的阴影还会扼杀他成为好孩子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十分了解儿童的心理和成长规律:儿童思考问题往往从自我需要出发,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他们有成为好孩子的愿望,但是抵御诱惑的能力还很弱。所以让学生独自承担自己错误的后果是不公平的。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有时确实需要成人帮助孩子承担他们无法承担的后果。如偷窃,这种错误的后果是孩子无法承担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以后决不再犯,而不是让他丢尽脸面,无法做人。苏霍姆林斯基正是出于这一考虑,才帮萨沙掩盖了真相,把“实事求是”价值让位于“保护学生自尊”的价值。以上案例,小李迟到以后的满不在乎显示他对学校教育有一种麻木和抵触。这时候是弄清真相重要还是唤回他对学校教育的认同重要呢?显然是后者。所以,在教育实践领域,我们追求的育人价值,即“激励学生成长”比“实事求是”价值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