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守护每一位学子的阳光童年,徐浦小学开展了以 “拒绝校园欺凌,守护阳光校园” 为主题的法制教育第一课。德育教导王燕老师带领全校学生深入学习反欺凌知识,同日下午,全体班主任再聚一堂,共同重温《徐浦小学教职工与学生交往行为准则》,以“学”筑基、以“思”践行,为新学期校园安全与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一堂“看得见、学以用”的反欺凌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除了推搡、打闹,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故意不跟同学玩,也可能是校园欺凌!” 课堂上,王燕老师没有枯燥说教,而是通过“案例 + 场景”的方式,带学生解锁校园欺凌的“隐藏形态”。
从“故意推搡致同学擦伤” 的身体欺凌,到“因戴眼镜被叫‘四眼仔’”的语言欺凌,再到“故意收起转校生游戏工具”的社交欺凌,以及“班级群里发尴尬照片配嘲笑评论”的网络欺凌,一个个贴近校园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清晰读懂 “欺凌的边界”。王老师特别强调:“网络欺凌像‘病毒’一样会扩散,心理伤害可能比身体疼痛更难愈合,大家一定要学会识别、警惕!”
除了 “认欺凌”,更要“会应对”。王老师为学生总结了实用的“反欺凌三步法”:
第一步“敢说”—— 自己遇欺凌或看到同学被欺凌,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不沉默才是“勇敢”;
第二步“会护”—— 遇身体欺凌别硬碰,往人多的地方走;遇语言攻击微笑转身,不被负面情绪“缠上”;
第三步“互助”—— 看到孤单的同学主动打招呼,发现不尊重的言行及时制止,做彼此的“友善小天使”。
最后,王老师希望所有同学不做欺凌者、不做旁观者、争做守护者,让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阳光。
一场“明准则、践责任”的专题学习
当天下午的班主任培训会上,围绕《徐浦小学教职工与学生交往行为准则》,王燕老师带领班主任们从“关爱尊重”、“安全权益”、“心理健康”、“言行规范” 等八大维度,逐条款进行了入解读与学习。
“准则里提到‘每学期至少 2 次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我们可以结合今天给学生讲的案例,在班会课上设计‘反欺凌情景模拟’,让学生当‘小老师’,巩固所学知识。”“遇到学生权益受侵害,必须 24 小时内上报,这不仅是流程,更是对学生的责任!” 学习中,班主任们结合日常班级管理中的“小事例”分享思考:“可以建立班级‘友善小信箱’,让学生悄悄‘说心事’,及时发现隐性欺凌”;可以“在班级里设‘反欺凌小卫士’岗,鼓励学生互相监督、互助成长”。
针对 “特殊学生关怀”“教育惩戒规范” 等重点内容,班主任们更是展开热烈讨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只靠课后辅导,还要结合准则里的‘多元评价’,多肯定他的进步,帮他建立自信”“教育惩戒绝不能是‘罚站、罚抄作业’,而是像准则说的,用‘责令道歉、承担班级服务’等方式,让学生认识错误、学会负责”。
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习成绩或家庭背景区别对待。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疏导不良情绪,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安全与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强安全教育,排除安全隐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班主任:庄书琪
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守护者。教师要严守职业底线,规范言行、廉洁从教,以良好的师德风范感染学生。今后我将以《准则》为镜,时刻自省,努力做一名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好老师。
——班主任:唐怡昀
首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照顾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特殊需求。其次,学生的安全与合法权益必须放在首位,及时排查和消除潜在风险,坚决维护学生权益,反对一切不公平对待。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以身作则,避免使用任何伤害性语言或做出失当行为。这份准则使我更加明晰如何在实践中恪守职业规范,真正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班主任:金缘
“准则不仅是‘行为底线’,更是‘育人指南’。今后,徐浦小学会把准则融入班级管理的每一件小事,以法制教育为抓手,通过主题班会、安全演练、家校共育等多种形式,让“拒绝欺凌、尊重互助”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让校园真正成为每一位学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阳光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