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新闻传真

深耕课堂探新路 项目赋能育素养
作者(来源):徐浦小学 朱娜    发布时间:2025-05-21

5月13日,徐汇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徐敏老师莅临徐浦小学,深入调研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与项目化活动开展情况。本次调研通过课堂观摩、项目汇报及座谈交流等形式展开,为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提供了专业指导。

课堂展示:立足学生成长,深耕课堂实效

调研首站,徐敏老师走进课堂,先后观摩了唐怡昀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郭佳韵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一课时)。  

唐老师执教的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四通八达的交通》,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现代交通方式的特点,感受交通工具的多种多样及其对生活的便利性。课堂以“设计最优出行路线”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整合信息、模拟出行规划、讨论设计思路,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及合理选择的重要性。

徐老师充分肯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经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中国高铁发展微视频、上海地铁路线等拓展资料,直观的影像和实时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国家交通的飞速发展。她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在课堂情境设计中,可以进一步丰富人物角色和场景设置,如年长者出门旅游、外地的朋友来上海等设定,在情境中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交通工具没有绝对优劣,关键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选择”这一核心理念,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

郭老师执教的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本课教学中运用了大量的视频、图片,使得所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小雨这一人物形象与丰富情境,引导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物品“小伙伴”对自己的重要性和作用。课堂生动活泼,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

徐老师充分肯定了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情境创设真实生动,板块清晰明确。同时也希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回应单元目标。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温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这也是对父母关爱的表现之一。

项目化实践:创新驱动,赋能素养提升

随后,学校道德与法治备课组汇报了本学期开展的两大项目化学习活动。  高年级项目《小小维权行动派》以“我的权益保护”为主题,通过社会调查、案例研讨、模拟维权、法制宣传等实践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低年级项目《践行校园文明公约,争做文明小达人》则聚焦行为习惯养成,组织学生参与公约制定、文明打卡等活动,将德育融入日常。徐敏老师对项目化活动的系统设计与实践价值高度认可,认为其“紧扣课标要求,立足真实问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公民意识”。

专家引领:锚定方向,共谋发展

调研总结环节,徐敏老师结合课堂观察与项目汇报,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宝贵建议:  

1. 深化校本研修,借力“海上名师坊”平台,通过专家引领、课例研讨等形式,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2. 强化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探索数字化工具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丰富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率。  

徐老师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夯实课堂主阵地的同时,持续探索项目化、跨学科等创新路径,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此次调研为徐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研机制,以更扎实的实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版权所有:徐浦小学信息网  1693457228460984.png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