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促进 > 健康园地

二十四节气 | 雨水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4-02-26

雨水,二十四节气,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每年公历218-20日交节。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1.雨水三候

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水獭开始捕鱼了,并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大约五天之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四五天,在“润物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开始萌发嫩芽。

自此,大地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既能感受到春日阳光的温和、春风拂面的清爽、潇潇细雨的濡润,也会领略到早春时节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寒潮多现的气候特征。

2. 雨水农事活动

做好春播备耕备种工作

雨水节气前后,全区气温较高,无降水,天气干燥,土壤墒情下降,不利春播旱地作物,但利于甘蔗砍运和备耕备种工作。

小春管理大春备耕

对农业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雨水节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小麦自南向北开始返青,土壤中的水汽不断上升,凝聚在土壤表层,夜冻日融,开始返浆。

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

3.雨水养生

防寒保暖,养阳护阳

“春三月”中,“雨水”节气尚处于早春时节,阳气刚开始升腾,自然界万物刚开始萌动生机,阴寒之气尚未完全消退。

人体也正处于季节时序的交替初期,此时尤应注意养阳护阳,防止因寒潮或乍暖还寒之时风寒侵袭。

日常人们应以防寒保暖为主,不要过早减衣,不要过食寒凉饮食,要讲究饮食卫生。同时,要顺应时序的变化和春日勃发的生机,适当早起,注意规律作息。

加强防护,慎避风寒

春季在五行对应中属木,而木易生风,风邪易伤人,为“百病之长”。春日的生发之机,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细菌的增发繁殖。

不时的邪气更有利于多种病毒、传染病和疫病的传播,也易于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或皮肤病变,如流感、流脑、肺炎、肝炎、肠炎、腮腺炎等,大家一定要加强自身防护,注意运动,提升免疫力。

调节情志,养肝护肝

此时雨水较多,阴寒之气尚存,一年的学习计划刚开始实施,压力大,容易导致肝的疏泄机能失常,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易发,大家要注意调节和舒畅自己的情志,保持愉悦心情,注意养肝护肝。

饮食调养,顾护脾胃

饮食上应该避免寒凉,增甘少酸。五脏对应五味,酸入肝经。春天应该以疏肝为主,而不是补肝。所以,要少食酸味食物。


版权所有:徐浦小学信息网  1693457228460984.png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