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上午,徐汇区体育教研员和全区各小学体育教师汇聚在徐浦小学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体育教研活动。虽然天公不作美,杨明娟和卫晓婷两位老师的公开课不能在室外顺利开展,但是通过对两节录像课的讲解和评析,每位体育教师都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到本区体育“兴趣化”改革的方向和核心内容。
本次公开教学为杨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跳跃《兔朱迪的成功记》和卫老师执教的两年级投掷《小小神投手 森林大作战》。虽然两位老师都是第一次开课,但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最初的备课到一次次试教,不断修改、实践、提高,对她们来说,这不仅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更是成长和收获。
体育老师们聆听了两位老师对课的解析后,车欣音老师和区教研员谢式南老师做出了点评。车老师认为:“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状态都是不同的,体育教师要懂得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孩子,才能真正上好一节体育课。”谢老师也提出了看法和意见,他认为:“上好体育课要充分考虑到三点,其一是是否基于课程标准,不仅要选对教材,更要接地气,要与教学对象和运动方法手段相吻合;其二是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两位老师的课都以情景式教学入手,以孩子们最为熟悉的动画片‘疯狂动物城’和‘熊出没’为引导,让学生们能充分进入角色,通过外表形象建立动作表象,从而能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学效果显著;其三是课程目标制定要具体化,教师要清楚地考虑到一节体育课的核心点是什么,而不是泛泛而谈。”可见,体育“兴趣化”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首先,从体育的特点来看,掌握技术技能和知识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其次,教师要知道体质的增强和身体发展,是体育的最终目标;最后,体育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样教学目标的达成才能更加准确。
总而言之,体育“兴趣化”的走向是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兴趣点而开展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要有针对性,特别是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增强灵敏性和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是主要任务。因此,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目前还处于学和悟的阶段,要懂得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甚至要把自己摆在一个“大孩子”的位置上,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学会参与和互动。此外,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指导、引导和辅导,结合过程性评价,做好全方位的考虑,用真心教学,才能真正地帮助到每个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