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动态 > 新闻传真

思行并进携手远 守正创新更向前——“双新”背景下的徐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4-11-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国家推出了“双新”教育改革。这一改革旨在通过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实施,推动教育方式的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确保“双新”教育的顺利实施,徐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组在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徐敏老师的指导下,在谢军旗校长的支持下,不断接受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按月开展校本研修,随时开展线上研讨,努力掌握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要求,以研促教,教后导行,使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突出导向 育人为本

  在徐汇区暑期教师双新培训中,我们认识到教育的历史责任。我们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9月12日,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徐敏老师莅临我校,对郭佳韵老师执教的小学低年级学段读本第6讲《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唐怡昀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课《做学习的主人》进行指导。

  在郭老师执教的《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这一课中,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本讲学习,能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含义,既要将它铭记在心,又要体现在行动中,也就是要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本讲以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这一主线,沿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和好少年在行动两个主题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努力学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为祖国建设发展贡献力量。旨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唐老师执教的《做学习的主人》这一课上,通过个人故事分享等方式,懂得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并发现自己的长处。知道学习上应做到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主动学习、创新学习。鼓励学生从小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并掌握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校本研修 致力创新

  10月18日,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组齐聚一堂,开展大思政主题课程教学研究,在这次的研修活动中,我们确定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大思政和课程教学研究课题》申报,首创了《法在我身边》主题活动暨三年级法治教育活动:国家机构层面,由三1班参观徐汇区华泾镇司法局;社区层面,由三2班探访东湾小区(包括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层面,由三3班探访华泾公园。本次教学实践创新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知法懂法,并在实际行动中遵守法律,为长大成为社会需要的好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教材修订的理念和思路中,很重要的一块是坚持一体化编排教材内容,大概念为核心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结构化、学科思维方法以及价值观念实现高度统一,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方法。

  11月1日,道德与法治学科备课组对本学期单元整体设计进行了交流。一年级组的老师介绍了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一个单元,单元名称为“我是小学生啦”。单元的学习主题聚焦“入学教育”。单元教育主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希望同学们每天好好学习,进步一点点,人生就会有大长进。本单元的内容是入学适应教育,引导学生适应新身份。主要从上学、升旗仪式、校园环境、放学回家的学习生活体验中,适应小学生的新身份,适应幼小衔接带来的变化,继而认同自己的新身份,悦纳自己的新身份。

  五年级组的老师介绍了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它不仅是历史的结晶,而且有着活的生命,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深刻地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五上第二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介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研讨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体会到大单元教学的优势——聚焦核心素养培育与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基于大概念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核心素养目标确定大概念,并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围绕学科大概念构建整体化的知识体系。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为适应双新改革的要求,徐浦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们随时待命,遇到问题就提出,遇到困难就解决。一次次的线上研讨,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策略,为课堂变革和新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支撑。

专家引领   情感赋能

  11月11日,徐敏老师再次来到我校,对郭佳韵老师的课和唐怡昀老师的教学案例进行指导。徐老师指出,《安全记心上》这一课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聚焦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徐老师还强调,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引发学生思想情感共鸣,需要改变空洞说教的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情感调动起来。情境浸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沉浸情境,形成自觉的认同感。

情境创设浸润心   区级活动展风采

  11月20日,徐汇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区级教研活动在龙华小学进行,我校郭佳韵老师和唐怡昀老师分别做了课堂展示和案例交流。

郭老师执教的《安全记心上》一课,创设了安然这一主人公,以安然上学路上、放学路上、晚上去游泳馆游泳、周六去公园玩耍的所见所思贯穿整节课。郭老师先是借由安然上学路上遇到的难题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分别从个人,家庭,社会层面感受遵守交通规则不仅关系着个人生命健康也关系着家庭和社会,在生命安全面前不能抱有任何的侥幸心理,要时刻将安全记心上。再通过安然放学路上所见到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这一情境,让学生了解相应的交通知识和法规,做到知法守法,生命安全始于足下,交通安全从我做起。最后通过安然在游泳馆和公园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要时刻提高安全意识,做好游泳前的准备工作,不在有安全隐患的场所游泳戏水,避免溺水悲剧的发生。

  整节课以情境教学贯穿,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生命,时刻将安全记心上。

  在教研活动的最后环节,唐老师以《依标扣本 单元统整》为题,对道法三上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作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解读,唐老师分享:依据课标梳理要求,全面理解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情,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前提。撰写单元课标依据时聚焦核心素养,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描述一一对应,条条梳理。唐老师在解读中分享了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分别从单元课标依据、教材内容分析、单元目标和重难点、单元教学过程、单元作业设计和评价展开,有助于老师们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

  徐老师提出希望,在“双新”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继续致力于课程的持续性推进,不断探索、不断成长,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双新”教育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对于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推进,我校将努力推出更多优秀的教育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借助新课程和新教材的东风,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参与奠定坚实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41125085734.jpg

微信图片_20241125090115.jpg 微信图片_20241125090140.jpg

责编:朱娜;摄影:朱娜;责审:


版权所有:徐浦小学信息网  1693457228460984.png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