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浦小学坐落在徐浦大桥脚下,以桥名为校名凸现出了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学校开发了具有学校特点的“桥文化教育”系列拓展课程,以探索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桥文化教育”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文化教育,从借助实实在在桥的客观构建,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内涵,为“两纲教育”进课堂形成真实的载体与渠道。 徐浦小学“桥文化教育”学校实施方案被上海市教育学会评为“第二届现代学校创意方案一等奖。 徐浦小学“桥文化教育”系列拓展分为:乡土教材类、综合知识类、考察活动类和工艺美术制作等四大类。该课程在立意上,以“真”和“美”的结合来培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真”是原则,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黄浦江上的桥”、“奇妙的桥”、“桥的童谣创作”等多个科目推进,使学生从直接观察、触摸到的桥着手,拓展“桥”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感悟桥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在操作上,以“实”和“巧”的结合体现活动组织的趣味性。实施课程时,注重环节相扣的设计,注重民族文化的渗透,注重生命教育的体验,注重孩子对现代发展兴趣的投入,形成学生有感而发的“体验”,由情而动的局面。如设计“华泾社区过去的桥”、“华泾镇现有各桥知多少”、“华泾镇未来发展蓝图”等课时,了解华泾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从热爱家乡开始进行“两纲教育”。 徐浦小学“桥文化教育”系列拓展课程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通过“桥之形”——了解桥的结构,“桥之趣”——了解造桥材料,“桥之魂”——寻找造桥科学家与英雄,“桥之事”——知晓桥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统整科技知识与人文精神,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文明。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唱童谣、吟诗歌、讲故事、做游戏以及实地考察、动手做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形式,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作。 徐浦小学 “桥文化教育”目前已经完成并实践的科目有:1、“桥的诗歌朗诵与创作”,2、“桥的故事”,3、“桥诗文”,4、“城市中的天桥”,5、“奇妙的桥”,6、“黄浦江上的桥”,7、“古桥文化”,8、“桥梁专家与桥”,9、“城市之桥”,10、“世界名桥”,11、“小手绘大桥”,12、“工艺桥(变废为宝)”,13、“是桥非桥”,14、“合作之桥”,15、“七彩阳光”,16、“百年华泾百年桥”等系列。 由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的《跨越——徐浦小学“桥文化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一书是学校近几年"桥文化教育"系列拓展实践的结晶,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