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故事:一位60岁老人40年帮助4000多名流浪者找到家。新华社有一篇报道:一个小孩把脏兮兮的小手伸向一位瘦瘦的老人,老人俯下身问他几岁,叫什么名字。小孩歪着头问老人说,我告诉你,你管我吗?老人指了指身上的警服说,我管你,警察不骗人。熟悉李永财的人都说他是个好人,说他习惯于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多的地方转悠,说他跟流浪者“有缘”,只要他遇到流落街头的人,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的家属。一位50多岁的妇女患有精神疾病,9年前,离家出走,她的家人为了找她已经负债累累,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后来,丧失了希望,放弃了寻找,可李永财却将离家9年的李兰芝送到了亲人手中。40多年来,有4000多人在李永财的帮助下找到了亲人,光是李永财收到的救助信和感谢信就近万封。李永财:“人就应该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帮一把”。
李永财的这句座右铭来自父亲的教诲。60多年前,李永财的父亲被人贩子卖给日本人做劳工,后来冒着生命危险逃了出来。当时,父亲身上没水没粮更没有一分钱,是一位陌生人救了他。李永财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他找人都是义务的,花的钱有几十万。
有一位哲学家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年轻人要有感恩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生活中多数人都得到过一些陌生人的帮助,有大有小。但并非每个人都能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对处于困难的陌生人有帮助他的道义责任。但是李永财领悟到了,而且终生在实践。
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应当回报谁呢?很多人理解成回报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也不算错。汉朝的韩信功成名就以后,找到对自己有一顿饭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激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当一个陌生人帮助你时,他必定不是为了得到你的回报,而只是实践自己内心的道德原则。所以,当你来找这个恩人回报他时,也许是对于他的帮助的一种误解,而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种帮助的价值。
真正的回报是对于社会的普遍回报,李永财就是这样做的。他从自己父亲受人帮助的经历中体会到一个哲理,承担起一种普遍的道德义务,那就是人都希望在自己困难的时候能有人帮上一把,他就做一个在别人困难时帮别人一把的人。
我们要学会对社会感恩,并且不图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