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发展规划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全面发展 徐浦小学2021——2025学年发展规划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2-01-11

第一部分: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比邻徐浦大桥的徐浦小学位于徐汇区南端,是一所全日制中型公办小学。

学校在编教职工49人,共有17个教学班,学生人数684人,在编教职工49人,属于中型学校。全校教职工中本科学历47人,占95.9%;研究生学历2人,占4.1%;党员16人,占32.7%。全校教师42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占2.4%;一级教师17人,占40.5% ;二级教师24人,占57.1%;职初期教师14人,占33.3%; 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22人,占52.4%,36岁及以上教师20人,占47.6%,平均年龄34岁。党员教师15人,占党员总数的93.8%;党员教师本科学历14人,占党员教师总数的93.3%;研究生学历1人,占党员教师总数的6.7%,党员教师中高级教师1人,占党员教师总数的6.7%;中级教师9人,占党员教师总数的60%。

学校占地6549m2,校舍建筑面积4593 m2,绿化面积2251 m2,环境优美,是上海市花园单位。近年来被评为全国篮球特色学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徐汇区新优质学校,徐汇区绿色学校等。

 

二、办学优势

1.办学认可。经过努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稳步推进并形成一定的特色,办学成效获得各方认可。2018年,学校成功举办百十年校庆系列活动及庆典,2018、2020分获区教育局办学绩效评估优秀单项奖。

2.课程规范实施有效。学校重视三类课程建设,近年来,一方面通过梳理、实践逐步完善、规范了课程架构,一方面依托区域重点项目实施、区重点课题研究、创新实验室专项落实等逐步提升课程实施的效果,以达成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目标,促进其快乐健康地成长。

3.师生发展。基于三类课程的有效实施,置身其中的学生、教师在“学”、“教”逐步改善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师生分别在市区各类竞赛、评比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与荣誉。

4.氛围和谐。学校逐年扩班使教职工队伍不断壮大,持续发展的势头有效提高了教职工的信心,全校上下团结一致、稳定向上、氛围和谐,师资队伍爱校勤学、合作奉献,顾大局、能成事,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不足和不利因素

1.近年来,党的十九大、全国及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诸多重要文件的颁布,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成为共同的目标。学校在学习内化、理念更新、贯彻落实上存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及师生的发展。

2.课程管理及细化。学校课程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如对课程顶层设计的思考,区重点项目的推进等,均对课程管理及落实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手册编制尚未完成,初步编制的内容尚未通过实践验证其科学性、有效性;拓展型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但其内在的逻辑性与育人目标的匹配度等尚待研究;研究型课程之“乐蜂健康屋”还需进一步整合各类活动加以有效落实。学校特色课程的打造仍不成熟。

3.队伍建设。学校教师平均年龄为34岁,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有朝气、有活力,但是缺少教学经验,有一定教龄的部分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经验,但观念更新、行为改善不足。因此,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的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力度,尤其要在主动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完善上下功夫。

4.特殊学生教育引导。近年来,学校行为特殊的学生数有所增加,与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等有所关联,需针对不同情况予以指导、干预、呵护。

 

第二部分:办学目标与毕业生形象

一、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学校以全国、市、区教育大会精神为引领,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坚持“育人为先 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理念,努力以优质教育、有效管理服务于学生、贡献于社会。

(二)发展目标

学校未来五年继续以“打造师生共享的学园、家园、乐园”为目标,即使徐浦小学成为好学、会学、尚学的学园;合作、合力、合谐的家园;欢乐、和乐、致乐的乐园,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教职工感受成功的幸福,课堂蕴含智慧、校园充满生机”,使徐浦小学成为老百姓家门口有口皆碑的好学校。

 

二、培养目标

(一)教师形象:教师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关键人物

重品行——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廉洁自律、从教行为规范,品端行正。

尚学习——学习意识强,能自觉以各种形式的学习充实、完善自我,且能学以致用,将所学所得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行为。

勤实践——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寓教于乐。

能创新——具有创新思维,从实际出发,勇于变革,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效率效能。

善研究——善于发现并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调整、完善,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二)培养目标(毕业生形象):

学校致力于培养“努力的学生,文明的队员,合作的伙伴,阳光的少年”,且具有持续发展潜能的小学毕业生。

努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心尽力,掌握、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承优秀文化,好学、会学、尚学。

文明的队员——遵循文明礼仪,注重仪容仪表,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

合作的伙伴——与人友好相处,善于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分享收获、体验成功。

阳光的少年——拥有强健的体魄,积极参加体锻,学会一项体育技能; 具有健康心理,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自信,超越自我。

 

第三部分:重点项目和实施内容

三、重点项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骨干培养、“双培”落实为抓手,认真分析,针对师资队伍现状分层分类进行带教指导、项目实践、平台展示,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努力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名骨干。

2.在组织开展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梳理形成劳动教育、中华传统节日课程,使劳动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深入童心、落实于行。

3.加强教研组建设,结合“以学为中心”的品质课堂研究及教学手册实践,开展有意义、有主题、有实践、有成效的“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教研组团队研究能力。

四、党支部建设

(一)基本目标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支部建设,以办学目标、师生培养目标为基,以制度建设、主题教育、队伍建设、廉洁文化打造、凝聚力工程等为抓手,以三会一课、党务公开、“双培”行动等形式,使党支部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强的战斗堡垒。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21年9月~2022年6月)加强制度建设。以建党百年庆典为契机,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激发干部、党员、教职工爱党爱国的情怀。

第二阶段(2022年7月~2023年6月)重视廉洁文化打造,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及校本实际,在干部、党员、教师、学生等层面开展活动,强化意识、规范言行。

第三阶段(2023年7月~2024年6月)分析师资队伍现状,积极落实“双培”计划,分层分类教育、指导、培养教师。

第四阶段(2024年7月~2025年6月)渗透“桥文化”特色建设,使师生对其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五阶段(2025年7月~2026年6月)做好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继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有效促进学校发展。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党支部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引领,积极贯彻党

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党务、校务公开,凸显依法办学、治校。

2.以落实各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强化干部、党员的政治

意识、政治素养,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智力、心力。

3.优化校园文化,使“桥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更具时代感。依托课程建设,在各

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桥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掌握良性沟通艺术、开展有效合作研究、实现全面提升跨越。

4.强化廉洁文化打造。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德育阵地建设等,积极开展各类廉洁教育活动,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强化廉洁意识、落实廉洁行动。

5.落实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发展工作的要求,整合师资队伍建设,激发教师对党

的崇敬与向往。关心入党申请人的思想、学习工作与生活,推荐积极分子人选予以培养教育,使其逐步成为合格的党员。

(四)主要措施

1.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

向,办学方向。以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引领,积极贯彻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

负责制,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根据时势形势要求, 坚持废、立、改,使各项工

作不断形成,长效机制,凸显依法办学、治校。

2. 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指引,以党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组织班子、

支委会、中心组、党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结合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带头实践、研究,在不断提高政治意识、素养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带动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做贡献。

3.“十四五规划”为基,进一步深化“桥文化”内涵建设,使其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具时代感。依托中华传统节日项目的推进、完善为抓手,以特色课程打造为途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掌握良性沟通艺术、开展有效合作研究、实现全面提升跨越。

4.依据廉洁文化建设要求,整合课程建设,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德育阵地建设等,积极开展各类廉洁教育活动,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强化廉洁意识、落实廉洁行动。

5.针对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及需求,结合十四五规划,认真制定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双培计划”,点面结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教师的发展做出设计,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以期有效提升教师培养成效。

6.加强全体教职工的师德师风学习与教育,提高师德素养,争做“四有”好老师。完善教师培养工作机制,建立校级骨干教师申报、考核制度,优化师徒带教制度等,以强化各类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可测性。

7.积极落实“双培”计划,以加强优秀党员教师,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学党章、学理论”小组,坚持思想上启发、政治上引导、理论上灌输,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同时,以项目研究、任务驱动、实践带动等为形式,提高其专业能力、水平。

8.落实培养教育制度。关心入党申请人,支委会成员与入党申请人结对关心。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政治理论、党史学习教育,完善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向党组织书面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以及党支部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等制度。

9.对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听取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支委会讨论同意并报上级党委备案后,列为发展对象。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发展对象参加入党前的集中学习培训,作进一步的教育和考察,按党章规定的程序稳步落实预备党员发展及转正。

 

五、德育与文化

(一)基本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毕业生形象为培养目标,完善德育课程、创新德育形式,在行为规范培养、班队建设、少先队实践活动优化、多维度多形式评价、家校沟通优化共育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育人效能,提升班主任、辅导员育人能力,形成德育特色,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21年9月~2022年6月)思考完善顶层设计,梳理、调整德育课程,编制劳动教育、中华传统节日课程,完善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并逐步实施。

第二阶段(2022年7月~2023年6月)开展家庭教育系列培训,完善学科德育实践,加强行为规范特色辐射,组织开展德育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2023年7月~2024年6月)形成班主任辅导员培训课程。强化科技、艺术教育,着力体现“桥文化”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优化少先队活动课课例库建设。

第四阶段(2024年7月~2025年6月)总结学科德育实践,梳理形成五育并举案例,使学校德育课程更为科学、有效。

第五阶段(2025年7月~2026年6月)逐步形成德育、少先队工作特色,使优秀班主任、辅导员脱颖而出。

(三)主要任务

1.根据新时代背景下德育工作方向与要求,结合校德育课程架构、分年级目标以及学情等,思考德育顶层设计,并调整、完善相关内容。

2.基于实践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使德育工作管理规范化、有序化。

3.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引领,根据学生一日常规结合班级公约,树立个人、集体榜样,加强行为规范培养特色辐射以带动全体。

4.根据“五项管理”、“全员导师制”等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及特点,落实学科德育梳理、实践并形成五育并举案例。

5.根据“全面发展”要求及绿色指标项目推进,强化科技、美育、体育、心理教育,并完善着力体现“桥文化”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

6.针对生源特征的变化分析家庭教育特点,完善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开展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培训。

7.梳理班主任、辅导员培训内容,结合实践、评价,聚焦家校沟通、活动设计等形成培训课程,助推其育人能力的提升。

(四)主要措施

1.组织各种形式开展对全国、市区教育大会精神,《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反复学习,引导教师在明确教育发展新形势要求的同时不断自主强化对精神、要求的落实,使自身实践富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感和创新性。

2.审视学校原有的“小蜜蜂”德育课程,对其理论支撑、内在逻辑、相互关联等进行进一步思考,结合分年级目标的调整、补充、完善。同时,结合各类课程主题实践,在过程中再行完善,以形成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德育顶层设计。

3.整理校行为规范视频指导,补充升旗仪式、同伴相处、爱眼护眼、乐高游戏等内容,并将其编制形成有内容、有要求、有方法指导书面文本,给予班主任、辅导员以针对性的学习、培养、自评,使各班队集体的行为养成教育有章法可循。4.结合日常及专项巡查,开展个人“小标兵”、集体“示范班”评比。同时,发现并指导、帮助班主任、辅导员总结实践中创新、有效的方法,并以微视频、小案例、微讲座等形式组织交流、互动以带动辐射全体,使扎实的行为养成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5.强化“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理念,根据强化学科德育,落实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校内外各德育、少先队实践活动等,整合各学科结合点,使二者互为融合、渗透、补充,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其学习、体验全过程。同时,加强反思、积累,以逐步形成于教育教学中体现五育并举的案例集。

6.积极落实《少先队改革方案》、《以队史为教科书探索少先队员学“四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为抓手,结合每学期的课堂执教以及月主题、仪式教育、少先队队长学校、红领巾雏鹰假日活动等,进一步完善优化少先队实践活动以及少先队活动课序列,并形成有质量的少先队活动课课例集,优化少先队教育,激发队员爱国情怀,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

7.按照“全面发展”、“五项管理”、“全员导师制”要求及绿色指标项目推进等要求,不断更新观念,针对学校校情、生情及家庭情况,加强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梳理原有的艺术、科技、体育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与时空,整合课堂、社团、拓展兴趣、主题月活动等以各种形式加强普及,形成项目特色并完善着力体现“桥文化”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开心小农场”项目,整合祖辈资源,开展实践体验教育。

8.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遵循普及性、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原则在认真分析实情,广泛听取意见,了解各类需求的基础上,完善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并依托家委会、家长学校、校园开放、家长进校园进课堂、主题亲子活动、校园网及公众号等实施课程,并在逐步实践中形成特色项目。

9.根据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实际,梳理原有的培训内容并进行完善,结合其日常工作的即时性、特殊性,加强过程指导,开展既有综合性指导又体现前瞻预判、突发跟进、反思总结的解决问题式培训,尤其是针对青年班主任发展的培训方案,发挥优秀班主任的辐射作用,优化实践、评价形成有效助推其发展的课程。 

 

六、课程与教研

(一)基本目标

以“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为引领,根据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以打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为主要任务,继续进行并完成学科教学手册的研制与实践;强化制度实施,加强教学管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继续落实创新实验室课程的项目研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依托资源教室建设,逐步形成特殊教育课程,助推特殊孩子们不断进步。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21年9月~2022年6月)进一步完善课程架构及教学制度,各学科完成教学手册的编制。逐年推进“以学为中心”的品质课堂打造。

第二阶段(2022年7月~2023年6月)根据各学科分年级教学手册进行的课内外实践的验证并不断完善。积极开展创新实验室课程项目研究,特殊教育课程研究,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阶段(2023年7月~2024年6月)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引领,推进“以学为中心” 的品质课堂打造,聚焦沟通与合作,在三类课程实施中体现培养学习素养的教与学之法。

第四阶段(2024年7月~2025年6月)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教师教学与教研组团队能力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第五阶段(2025年7月~2026年6月)汇总学科课堂教学,形成规范及有特色的教案集,特色课程打造趋于成熟,教师教学能力有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1.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以及学校实际,不断完善课程架构及教学制度的调整与落实,加强课程领导与执行力,以课程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2.完成教学手册编制,课内外结合边成文、边实践、边完善,使其成为基于课标实施教学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

3.基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与要求,不断强化学科融合理念,依托“快乐比拼”等逐步落实,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创新实验室课程推进为载体,以项目研究为抓手,提高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以及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体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特色课程。

5.在教学实践中梳理、汇总课案,逐步形成规范及有特色的教案集等,完善校教学资源库。

6.强化“教”“研”一体理念,落实人人都是研究者,根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由“小”切入开展课题研究,由校级向区级、市级课题迈进。

7.加强特殊教育及心理教育,根据相关的要求及本校实际,开展培训并实施针对性课程,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提升教育质量。

(四)主要措施

1.根据新形势发展及每年市教委课程方案的精神及“五项管理”等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审视学校课程内涵与架构等。加强课程领导与执行力,针对教学工作推进以及重点项目落实不断完善、落实教学制度,尤其是听评课、作业设计检查等,保证管理规范、扎实、有效,实现以课程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2.根据区域进度以要求逐步完成各学科教学手册的编制,加强组内及学科间的交流,相互借鉴共同合作。注重课标解读、文本撰写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编制同时整合课内外实践边成文边实践边完善,使其成为落实基于课标实施教学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

3.针对在品质课堂研究中老师们遇到的瓶颈问题,讨论寻求突破方法。以完善课堂观察,不同性质的挑战性任务设计研讨,组织教研组、校级研究课,案例书写分享等形式,逐步推进,提高研究时效。

4.以绿色指标新为导向,结合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引领教师优化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状,反思教学与各项实践活动与学生科技素养培养的力度、效度,在此基础上整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活动,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其视野,提高其动脑动手能力,着力提高其科技素养。

5.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各学科对原有的学科德育结合点进行补充、调整,并根据新要求整合德育实践活动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落实序列。

6.基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与要求,不断强化学科融合理念,结合各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依托“快乐比拼”、课内外长期作业、假期拓展活动等,设计开展有趣有益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以创新实验室课程——乐蜂健康屋推进为抓手,遵循研究型课程实施精神记要求,结合学生核心、学习素养的培养,以知识学习、仪器操作、考察实践、合作研究等方式,逐步形成各年级探究项目序列,提高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以及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体现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特色课程。

8.注重积累与完善,加强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较为有质量的教案、课件、综合实践活动等以及课外资源,并根据学科内容特点进行分类梳理、汇总,逐步形成规范及有特色的教案集等,完善校教学资源库满足教师需求。

9.进一步强化“教”“研”一体理念,使教师明确人人都是研究者,以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的时效与自身的发展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能力。同时,认真审视、反思自我,根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小”——小问题、小发现、小观点、小设想等切入开展课题研究,由校级向区级、市级课题迈进。

9.加强教研组建设,不断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使教师教学能力及教研组团队研究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1)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抓住数学组获评区优秀教研组的契机,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组织经验分享及互动交流,并以经常化专题学习、主题交流、问题研讨等提高其管理、组织、科研能力。

(2)督促各团队强化学习意识,根据科学特点及发展要求,定期不定期组织基于重点项目落实、学科教学及教师需求的主题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将学习的体会、感受及思考与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优化、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实效。

(3)按照区教研重点项目推进及学校实际,各教研组针对学科及师资、学情现状,在教研组长的组织引领下积极开展主题研修,坚持人人围绕主题思考、主动发言交流、坦承互助互鉴,倡导主体投入,鼓励率先践行,助推人人发展。

(4)扎实的听评课活动是提升教学时效的重要抓手之一。根据项目落实、研修主题、课题研究等,开展基于主题的,体现研究聚焦点的,针对教师教学弱点、生长点的听课、评课活动,以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5)加强过程管理,充分调动团队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团队带动、工作推进、具体表现、创新实践等开展教研组及组长、组员的分类考核,明确导向、激励发展。

10.完善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对随班学生进行评估后定时定点实施针对授课,设计、开展适合其发展的实践活动。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市合格校复评等优化课程、咨询、主题活动周、家长学校等,以形成本校特色。

 

七、师资与队伍

(一)基本目标

以“重品行、尚学习、勤实践、能创新、善研究”为目标,以十四五培训、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师徒带教、课题研究为途径,以团队打造、分类指导、重点培养、按需提点为方式,扎扎实实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使有思考、乐干事、能成事的老师脱颖而出,成为校、区骨干。

(二)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21年9月~2022年6月)加强学习、明确方向,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使教师优化对师德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并以实际行动加以践行。

第二阶段(2022年7月~2023年6月)以十四五培训为抓手,针对教育教学要求及教师需求开展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第三阶段(2023年7月~2024年6月)以多样的形式、途径开展团队、师资建设,使其在此过程中有收获、有改善、有发展,并更具激情与思考力、执行力。

第四阶段(2024年7月~2025年6月)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牵手共进等方式加强针对性培养与建设,促进团队与教师的更快发展。

第五阶段(2025年7月~2026年6月)学校一定比例的教师都能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梯队建设较为成熟,并使师德高尚、主动发展、乐于奉献的教师成为区骨干。

(三)主要任务

1.学习领会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及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标准方向,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引导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培育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视为己任,爱岗敬业、谨言慎行。

2.认真解读学校发展规划,在教职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规划,并敦促其对照规划,稳步推进。

3.依托360培训组织教师分类学习,立足按需、针对的校本培训,优化内容、形式等,发挥其促进队伍发展的积极作用。

4. 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培养的路径及方式方法,以师徒带教、骨干培养、管理指导等为形式,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指导,使不同层面的教师明确目标、聚焦重点、主动学习实践、有效提高能力。

5.聚焦教师及班主任辅导员、教研组、备课组的现状分析,明确建设重点,开展普及与分类相结合的指导、培训等,以促进教师个人及团队的有效发展,完善师资队伍梯队建设。

6.不断完善各类制度、培训方案,以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挖掘潜能、发挥优势、完善不足,助推发展。

(四)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全国、市区教育大会以及《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重要会议、文件精神,把握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高尚师德的内涵,以此敦促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落实,以实际行动诠释理解与思考。

2.师德建设是永恒的主题,根据新时代要求审视学校原有的方案、师德承诺书等,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补充。逐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贴近实际的学习、培养,注重过程发扬与各类考核相结合,弘扬身边榜样可仿可学的事迹,辅以相应的考核奖励,使高尚师德成为教师们自觉的追求。

3.以学校五年规划为引领,敦促教师在学习、内化的同时主动思考自身的学习、教育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等益于专业发展的行为,撰写个人五年发展规划,积极落实、定期总结反思,努力成为新时代好教师。

4.根据“十四五”培训要求,结合区、校教育教学重点项目等推进以及师资队伍需求、优势不足等,组织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指导帮助教师掌握新方向、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既能落实培训又益于教师发展。

5.建设好中层干部队伍,加强学习,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榜样意识,引导其以学校发展为重,既能根据相关部门精神结合实际落实,又能抓住本校实际体现特色,立足本部门、本职主动思考、强化过程、优化创新、团结协作,重难点工作细化落实,及时沟通、协调、调整,确保实效,以出成绩、出经验、出骨干。

6.重视各类梯队建设,积极调动区、校骨干、教研组长、科艺体负责人、班主任等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倡导教职工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为引领,结合自身岗位,自主思考、积极实践、锐意创新,以期实现教学校长、共赢共享。

7.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建平台、压担子、给指导,以读书活动、专题研修、课题研究、听课活动、竞赛展示、师徒带教等为抓手,激发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爱校情怀,倡导其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树立教育理想,强化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勤学善思,勇于实践,促进其不断提高、持续发展,为自身的选择、追求付出心力。

8. 加强各类教职工团队建设,根据教师及班主任辅导员、教研组备课组的现状及团队特点,依据建设重点整合师德、学科、新技术等,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既具共性有现个性的培训指导,使教师、团队的梯队建设、合作研究能力更趋完善与加强。

9.加强过程性、阶段性反思总结,寻求师资队伍培养的有效路径及方式方法,如主题学习,团队互动合作,展示评价等,针对不足进行完善调整,并形成制度及培养机制、教职工成长案例等,使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发展显性的教师、团队逐步在区内有一定影响。

 

八、后勤与服务

(一)基本目标

以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目标,以新时代发展对依法办学及教育教学的要求为指导,强化依法行事、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服务育人,落实规范管理,优化校园环境,确保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21年9月~2022年6月)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各项制度更为完善。根据资源教室、录播教室等硬件建设,并逐步完善优化软环境。

第二阶段(2022年7月~2023年6月)开展主题学习,根据后勤工作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在强化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立足岗位主动优化,提高服务时效。

第三阶段(2023年7月~2024年6月)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卫生、食堂管理、绿化环境、图书档案等,使校园更美好。

第四阶段(2024年7月~2025年6月)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以及校园网、专题平台建设、公众号管理等,使校园信息窗口更规范,彰显学校发展。

第五阶段(2025年7月~2026年6月)高质量完成各项后勤服务工作,使后勤团队更显执行力、保障力。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学习,引导后勤职工进一步明确本职本岗的工作意义与价值,强化依法、按规、时效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加以落实。 

2.强化制度,根据各方检查反映的问题落实针对性整改,使各项工作符合规定和要求。

3.以顺应学校发展为目标,专项建设为抓手,优化资源,有效落实好校园安全、环境美化等。

4.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调整、完善校园网站及各类展示平台,适时搭建新平台,以优化教育教学及师生培养。

5.根据各项重点、重要项目的推进落实,完善后勤考核,激励主动与奉献。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激发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引导其进一步明确本职本岗的工作意义与价值,强化依法、按规、时效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凸显其岗位价值,强化学校发展主人翁意识,与一线教师共同体验职业幸福。

2.根据各方检查反映的问题,抓整改、抓落实,并以此为契机聚焦制度修订、过程规范、资料齐全,加强定期不定期的自查以确保依法合规。

3.根据学校逐年发展规划,以电脑房、种植园、墙面调整等为抓手,使美丽的校园更具教育性。时刻强化安全意识,针对师生安全校内外活动,食堂运作,卫生预检、抽查、指导等不同特点,落实制度建设及有效落实,确保教育教学及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

4.做好图书馆环境优化及图书上架。加强馆内及校园各处阅读区域的常规管理,积极参加市区各类竞赛,结合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配合教育教学各部门开展师生读书活动,丰富积累、愉悦身心。

5.积极贯彻各类相关政策及人事部门要求,做好招聘、调资、晋级等工作,服务好教职工。根据区档案工作要求,逐年自查本校各类档案的归档,并在过程中、阶段总结等时间节点汇总好资料、档案,规范装订、保存;结合学校重点工作,规范做好调阅、积累,为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6.严格按照政策、文件等要求做好财务财产工作,规范流程、扎实过程,如教职工工资、各类报销、财产购置及管理等。同时,依据教育教学重点工作,主动思考、积极征询,针对服务。进一步强化师生爱护公共财务的意识,合理、安全、规范使用公共财务。

7.以新形势发展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做好教室、电脑房电脑、师生用机的常规管理、维护;按照区相关部门的要求,在规范做好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基础上优化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建设;根据学校师生发展实际,适时搭建新平台。

8.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功能,在各项重点、重要项目的推进落实中,依据不同岗位的不同履职,完善后勤考核。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和制度

1、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实施发展规划的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书记为共同责任人,校级副职协同担责,各职能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实施。

(2)学校党支部围绕规划实施这一中心工作,依托制度建设、队伍打造、团队引领等抓手提升党建工作的时效性,突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规划稳步推进、按时达成。

2、制度保障

加强学校章程及已有的较为完整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且在五年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进行修改、补充、重定,使学校规章制度体现依法治校,并有效促进规划落实、学校发展。

3、管理保障

围绕学校五年规划的办学总目标和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及阶段目标,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学年(分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学年末,根据时间节点分层面检查阶段目标达成情况,总结工作成效,分析未达成原因,并在后续工作中进行整改。

4、经费保障

学校以“绩效改革方案”、月考核、学期学年考核及各类过程激励等为基,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科学合理;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人员倾斜的原则,对创建工作推进予以经费上的保障。

5、社会保障

学校地处华泾地区,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也促成了街道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学校应加强与街道的联系、沟通及合作,建立开放的育人环境,创造双赢的良好局面。

 

2021年8月


版权所有:徐浦小学信息网  1693457228460984.png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37号